小米给自己包装出来的那些成功概念你也信?
172015-08
2015-08-17 09:32浏览:次
2007年,乔布斯在旧金山举行的Macworld展会上说,“Let there be an iPhone!”于是手机行业发生了巨变。中国市场上一大群公司也享受了移动网络这个福利。其中受益最大的恐怕是成立刚满5年的小米科技。
小米这5年,估值从2.5亿美金上涨到450亿美金,增长190倍;2015年上半年手机销量3470万台,连续5个季度稳居国内手机销量第一;高管团队从雷军朋友圈5个好友延伸到包含Hugo Barra、陈彤、王翔的超豪华阵容;小米产品线从手机单品延伸到净化器、电视、路由器、智能硬件在内多条产品线。5年时间小米超过了中华酷联10余年的积累,并且远远的把他们落在了身后。从现状来看,无论从产品的出货量,还是资本市场的青睐度,品牌的知名度,小米无疑是成功的。
有非常多的书籍或报道揭露小米成功的原因,小米副总裁黎万强撰书《参与感》解密成功原因是参与感,小米CEO雷军总结是风口,还有人认为是口碑、营销、网络思维等等。
在现有的观点中,有一些观点是似是而非的,或者说掩盖了小米成功真正原因,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:
参与感不是小米的核心
参与感来自于小米负责MIUI的副总裁黎万强的畅销书《参与感》,这算是小米官方首次以书籍的方式来解密小米成长的原因。黎万强是工程专业毕业,设计出生,最早是金山设计总监,雷军的老部下。为什么参与感并不是小米的核心?
1.参与感是MIUI的成功的原因之一,而不是小米成功原因
黎万强将参与感分解为三三法则,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:三个战略是做爆品,做粉丝,做自媒体,三个战术,开放参与节点,设计互动方式,扩散口碑事件。但实际上这只是套了个参与的外壳,三大战略中除了粉丝有一定的参与感之外,无论是爆品还是自媒体都和用户参与几乎无关,而在三大战术上开放参与节点和设计互动方式除了是MIUI的影响力扩大的方式,几乎与小米手机、电视、智能设备没有任何关系,在这些产品基础上用户是缺乏参与感的,而扩散口碑事件更是缺乏有力的论据,提到口碑我们能想到杜蕾斯的话题营销,而小米有何大的口碑事件被用户记忆?米粉节?用户自发讨论?这是口碑事件吗?是小米营销引发的吗?
如果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,那小米电视,Wifi路由器、小米盒子、小米空气净化器的发展速度完全应该媲美小米手机;如果参与感是小米成功的主要原因,那苹果不会有丝毫成功的可能性,因为苹果产品线是完全没有用户参与主导的;如果参与感是小米的核心,那华为Mate7就不应该被卖断货,也不会被称为最好的国产安卓机!
2.参与感是个伪命题,真正用户群是缺乏参与感的
MIUI有四层用户,从工程师到内测组到会员到普通用户,在小米或者MIUI之初,内测组成员因为人数少可以直达小米公司,参与感爆棚,但随着用户群的扩大,开发版成员特别是稳定版用户几乎没有任何参与感。
更重要的是MIUI的参与感是用户决定MIUI的新功能,但MIUI大多数功能是copy其他APP或iOS得来的,几乎缺乏原创功能。发现其他APP或操作系统的优点并提示小米加以改进的确可以增加参与感,但肯定没有小米认为的那么强。刚刚发布的MIUI7无论是儿童模式、来电秀,360都做过了,MIUI6的来电号码标记老早就是搜狗号码通的主打功能了。
网络思维已不能解释小米
雷军曾多次表达过“网络思维”是小米成功的原因:“专注、极致、口碑、快”。
但小米正在偏离这条路。
曾经的专注是只做一款手机,现在是只做手机、电视、多款智能设备,预计未来是只提供基于社区的生活方式解决方案;曾经的极致是做到最具性价比,现在是性价比比不过荣耀,魅族;曾经的口碑的米粉节销量12小时破15亿,现在是大批米粉转米黑,MIUI7引起米粉暴怒,小米社区瘫痪。至于快,曾经小米2是最快使用最新安卓系统的手机,但MIUI7则在棒棒糖出来10个月后还在用安卓4.4,魅族、三星早就支持了安卓5.0……
可以说,小米现在已不再以网络思维来武装自己,但目前小米增长仍旧比较迅速,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,小米已经从网络思维延伸到了泛网络思维。
“顺势”并不能决定一切